当前位置: 首页 景点攻略

成都旅行让你很喜欢是哪一点?

时间:2024-06-15 作者: admin22 阅读量: 4 栏目名: 景点攻略 文档下载

成都,带不走的,只有你……吃不完的美食,这一点,让我很喜欢。

尤其是那些开了几十年、至今生意依旧红火的老店,这类老店通常店面不起眼,位置地段也不好,装修简单,菜色不多,食物看起来并不精致,却能征服无数人的味蕾。我们之前探访了一家在科华北路科学巷的老店,位置比较隐蔽,马路两边是很难看到招牌的,得通过导航沿着科学巷小道直走,一块毫不起眼的黑色招牌下面就是店铺了。

这是一家实打实的苍蝇馆子,石棉瓦顶棚,狭窄破旧的房子,周边的建筑都是90年代的遗迹,背后老校区的大树探过墙头,阳光透过树叶,撒了一地光影。踩着晚饭点到店内,看起来没什么精致装潢的苍蝇馆子,生意却红火得很。一进门便看见老板正在忙着收钱,手指在计算器上按个不停,刚进来的客人也急忙被老板安排位置,动作麻利,风风火火。“吃啥子?烧肥肠?卤肥肠?豆汤......”“拌拐肉?拌肥肠?肥肠粉?你要吃啥子”

老板“高冷不羁”地问着,不过这完全不影响客人的络绎不绝。反倒是大家都像老朋友一样,进门落座就开始点菜,连墙上的菜单都不用选上两眼,菜名就能报出来。原来店里二十几年已经形成了老客们的规矩,菜单贴在墙上,来的人基本上都能在几分钟内快速点单,如果不行,急促的老板自己给你安排几道菜,保证你吃得明明白白。

点完菜,老板用“狮吼功”给你把菜传过去。这店最早在网红苍蝇馆子圈里出名,就是因为老板的“狮吼功”,店里没有传菜的员工,于是主人的嗓子便担当了。

中气十足的嗓音是这家肥肠店的传菜特色,上菜速度快是大家更热爱这家店的理由。

点完菜不过5分钟,第一道肥肠已经端了上来,紧接着服务员连续上齐所有菜色。整个过程,最多2分钟,菜品的温度也刚刚合适。 烧肥肠

豆烧肥肠是巷子肥肠的看家菜,平时一到下午6、7点就卖光,分量特别足。肥肠的内膜、内壁油都刮得特别干净,大块还入味、口感肥美耙和。

肥肠自带的腥膻味遇见红烧口的调味料,也得乖乖臣服,没有半点腥味儿,配上吸饱了汤汁儿的土豆,肥肠自带的肉脂香与绵软的土豆交织在口腔,叫我怎么能受得了啊啊啊啊! 卤肥肠说到卤肥肠,整个四川都是卤肥肠专业户,而这家的卤肥肠几乎能排到全四川前三。和烧肥肠不同,卤肥肠切得更小块,肠壁的肥油还没有炖化干净,秘制慢卤好几个钟头,紧实的肉肠渐渐软糯,浓郁的卤汁裹满每一寸肥肠。

闭上眼睛,一口咬下去,卤水的鲜香在口中迸发,接着肥糯丰腴的肥肠肉缠绕在唇齿间,肉脂香满四溢,简直好吃得遭不住。(鸡腿妈强烈推荐!!) 肥肠豆汤 

肥肠豆汤几乎是成都最独特的肥肠吃法。豌豆煮软后,用高汤熬制,后续加入小块肥肠一起炖煮。豆汤口感绵密,耙豌豆的醇香搭配软烂的肥肠,好喝得要命。吃货再泡上一碗米饭, 粉糯的耙豌豆配上米饭,再融入肥肠原汤的味道,热乎乎的一大碗,香浓醇厚。

除了这三个菜,全店的菜品几乎五一踩雷,老板的“开山之作”肥肠粉,拐肉、肥肠的凉拌系列那更是一绝。咬一口鲜嫩的肥肠,结子在嘴里迸汁的瞬间,是这世界最美妙的时刻。

巷子肥肠和日常我们见过的老店不太一样,并非一家人全力操持。64岁的林老板是“核心人物”,通常是负责点菜和算账,菜名报一遍就能记住,声音洪亮,在厨房和大堂之间能随意穿透,这声音还能帮客人快速做出选择。

除此之外,老板的儿子是肥肠大厨,其他4名员工看起来也都是50+的年纪,问及老板便知,他们都是在这工作18年的老员工了,有专门捞红薯粉的师傅、摆桌、擦桌、洗碗、配菜上菜、谁有空谁补位配合的十分默契。

人满为患的时候,只要见到桌子上有等待上菜的食客,老板便趁着点完菜的空隙,提前把米饭先给你舀上,菜给你端上,干起活来不分主次。这或许就是老店之所以能抗衡标准化餐饮的利器。除了稳定的团队,食材做法的讲究更是老板的生财之道。

“我们是每天7点来开店,早上要卖一顿早餐,主要是肥肠粉。肥肠粉里面的红薯粉都是当天早上现场制作的。我们家的肥肠,从来不用高压锅压耙!早上7点钟就开始煮大锅骨汤,上百斤肥肠一直熬煮到11点半,肥肠是软糯的,手感有点滑嫩的,煮出来的肥肠大概剩30多斤就煮到位了,高压锅压耙的比不上煮的口感,一般店铺做不到…”一说到自己的肥肠做法,林老板可是滔滔不绝。

如果你还问这家巷子肥肠红火18年了,为啥从不扩张,也不加盟?林老板肯定会很笃定地回答你——“质量必须保障”。“2001年我就在这里开店,以前这边打工的人很多,吃饭时间短,就要求我们上菜速度快。熟悉了每天的量后就开始提前准备,客人一来就能吃上菜,尤其分量足,价格便宜。”开店这么久,一直保持着良心价,分量足,再加上我们开放式厨房,食材干不干净一目了然,来过的人后来都成了回头客”。近20年,他天天守在店里,只有春节放假出去玩过。

智慧在民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。同样在科学巷,对面吃火锅鱼的环境还比林老板的店面精致,却无人问津。姜还是老的辣,巷子肥肠18年如一日的每天炖煮肥肠3、4个小时,处理肥肠的匠心,食客们就算一般不去看,也自会回头安利给自己的朋友,这些制作的过程就算你没看没听,也全在味道里。巷子肥肠从一家小馆做到现在,能拥有这么多不在乎环境逼格的忠实食客,正是因为这里的美食不仅有十几年的老练味道,更充满了烟火人情味。

▲ 第二天清晨正准备出发的行人老板说“我们这里还来过好多国家的人,德国、日本、韩国....数不清咯,一来都安排得巴巴适适”。城里的人在这里,卸下彼此客客气气的包袱,关掉察言观色的“信号探测器”,真正地放松下来。外地人在这里,一切遵循自己的意愿,真真切切感受到老成都的原味。越过十多年的老店,藏着江湖人的千姿百态。这大概应该就是巷子肥肠以及成都这类老苍蝇馆存在的意义,他们不需要曲高和寡,也不必故作深意每道菜的意义。